清明时节农事忙。我省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种春管。田间地头,农机纵横驰骋,农技人员传授技术,智慧农业一键管……
万象“耕”新。近年来,我省着力培植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广农机、创新技术、发展智慧农业,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从贵阳的智慧农业到安顺的智能育秧,从毕节的科技种地到铜仁的农技服务,贵州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科技春耕图”,希望的田野上生机勃发。
科技支撑 生产更科学
毕节黔西市雨朵镇小水井村,黔西市富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派繁忙,大棚内,村民相互协作,测量距离、定桩、拉线、撒石灰,准备种植圣女果。
“土地刚翻耕、施底肥、消毒,等拉线定位后,就开始起垄、掏厢、覆膜。”该公司基地管理人员黄克荣说,种植圣女果技术要求高,从底肥开始,每一步都比较关键。

智能育秧生产线生产适合机插秧苗
该基地共有508个大棚,每个大棚面积240平方米,黔西市富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科技为支撑,发展圣女果产业。
为发展解决技术瓶颈,该公司从山东省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种植技术,施肥、滴灌、病虫害等,每一步精益求精,生产的圣女果品相好、口感一流,深受消费者欢迎。
“这个月种植,6月下旬就可上市,一个大棚产量2100斤左右,平均每斤批发价3元多,产品供不应求,销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黄克荣说。
三分泥巴,七分有机肥,鹅蛋大形状,不能干燥……在毕节市纳雍县猪场乡县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一场“量身定制”的培训正在进行,纳雍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何开祥仔细讲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领,指导农户科学制作玉米种植营养坨。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专家讲解细致,真是开了眼界,难怪之前做的营养坨烧根,原来玉米种植营养坨也要讲‘科技含量’。”村民肖荣喜说。
春日的贵州大地,农技人员纷纷奔赴春耕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种植技术、教授管理技能,引导农户科学种植、管理,提升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
科技赋能,良技良法广泛运用,钵苗、毯苗集中育秧,提升种苗质量;绿色防控示范和技术培训,促进绿色防控措施大面积推广应用……一项项技术浸润土地,科技种地在黔贵大地遍地开花,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农机给力 高效又省力
“轰轰轰!”在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湖新村田野上,大型拖拉机挂载旋耕机、犁铧,正在开展翻耕土地。农机所过之处,泥土飞扬,土地变得松软平整。
“农机耕地高效又省力,这种大型农机,在有坡度的地块,一个小时可以耕地6至7亩,要是用小型的人工推犁地机,一天10个小时只能耕地三四亩亩。” 平坝区杨文全农机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杨文友说。
安顺市平坝区杨文全农机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服务,服务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地,去年服务面积达10万亩次。

平坝区杨文全农机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驰骋 平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距离夏云镇湖新村不远的白云镇平元村,5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穿梭腾跃,对油菜田进行飞防作业,防治病虫害。
此次飞防面积7600亩,该合作社调集12台植保无人机,计划一周完成飞防。
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平坦的坝子里,瓮安县鑫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跳上旋耕机驾驶室,发动农机,轰鸣着在地里驰骋。
“旋耕机耕地速度快、效率高,我这180亩土地两台机器两天就翻耕好了。”种植大户王华说,土地翻耕、起垄后,全部种植玉米,从耕地、起垄、播种、收获,都请合作社帮忙,种地更轻松了。

平坝区杨文全农机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 平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瓮安县鑫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5月,先后配置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农机25台(套),提供耕、种、防、管、收“全过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今年已经接到1.2万亩订单,现在每天分头作业,加速春耕步伐。
从传统刀耕火种到金戈铁马,从人工喷洒到无人机飞防,现代化农机在春耕生产中大显身手,弹奏出农机大显身手的“春耕曲”。
去年,我省全力推广农机装备应用,在46个水稻生产大县推广全程生产机械化,36个油菜主产县示范推广集中育苗、移栽、收割等农机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推广播种施肥一体机、收获机等农机。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推广“农机托管+综合农事”等服务模式和“贵州智能农机云”平台,精心打造农机示范点280个,提高农机应用服务能力。
数字赋能 智慧又高效
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碰撞,春耕正在裂变出智慧田管、精准农业等新业态,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走进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蔬菜保供基地,辣椒种植如火如荼展开,整齐的辣椒垄种上了辣椒苗。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农事”系统智能化管理平台,查看基地内温度、湿度、土壤等数据。
“智慧农事”系统以蔬菜基地生产运营管理为核心、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为基础,搭建蔬菜基地的智能化管理平台,生产管理更科学,系统中的智能化控制也让种植变得更轻松。
自该智能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农事作业数量减少10%以上,耗用品成本减少10%以上,蔬菜实现稳产增收。

清镇市骆家桥村蔬菜保供基地搭上“智慧农事”,管理更精准
在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数字大屏实时显示基地作物生长状况。
“气象监测、环境传感器实时传回数据,作物长势监测仪等设备将作物生长状况转化为数字信号,装上数字科技,土地缺什么营养,哪个地块需要病虫害防治,系统实时提醒,管理更精准高效。”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说。
数字技术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我省加快大数据、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农业项目遍地开花,实现高效管理、稳产增收。
春耕始,万物生。新质生产力浇灌广袤大地,正绘就一幅幅美丽生动的“春耕图”,演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潘佳本
三审 赵勇军
相关文章:
安华农业保险松原市长岭支公司被罚18万元:未严格执行《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04-10
突发!美军航母及多艘军舰遭袭04-10
无人机巡检成新利器 吉林省为高速公路养护插上“智慧翅膀”04-09
新质生产力绘出春耕新图景04-09
农业强国怎么干?“施工图”来了!04-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04-09
辽宁辽阳:强农新规划 夯实粮根基04-08
天津港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开门红”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