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升级改造80家标准化菜市场”被列入了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这一建设任务已经提前100%完成,验收公示后,上海升级改造的标准化菜市场数量将达到203家。
昨天下午,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开门办实事”现场会暨政府开放月活动,走进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实景样板间”——宁家·黄山市集。开业半年多,这里探索出一条新业态与烟火气共存、科技感与精细化同在的转型升级新路径。


烟火气里藏着便民惠民
“宁家·黄山市集比超市方便,大家都说,这里是‘一路通’。”陈翠凤住在附近,她说,这里既能买菜购物,又有便民服务,还是周边居民的社交休闲中心。“我经常一早出门,先在一楼吃早饭,再上二楼买小菜,和摊主、邻居聊聊天。”
宁家·黄山市集周边约有5万小区居民,其中不乏银发族、残疾人。在硬件上,菜场配备了无障碍电梯、自动扶梯、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等设施,让环境舒适度和通行安全性双提升。
在软件上,一楼引入了多家富有烟火气的便民早餐、特色小炒、熟食店、水果商超、“快剪”理发,与二楼生鲜售卖的业态互补,还设置了共享休息区。
“现在经常能看到老人来逛菜场,因为这里环境好了,地上不湿滑。老人或者残疾人还能坐着轮椅,上无障碍电梯,他们说,兜兜热闹的菜市场,买点实惠的小菜,很开心。”陈阿姨说。

经营户们也是菜场改造提升的受益者。任建足在宁家·黄山市集经营一家猪肉铺,他说,这里的环境提升肉眼可见。“没有苍蝇蚊子,没有污水异味,环卫工把菜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摊主也会主动收拾干净。顾客看着舒心,更愿意在我们这里买放心肉、品质肉,回头客也更多了。”
禽蛋摊位的摊主唐女士也说:“升级改造后,菜市场的环境焕然一新,顾客数量明显增加,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收入同比增长30%,日销售额轻松突破1000元。”
此外,宁家·黄山市集还设立了平价菜专柜,每日供应5种以上蔬菜品种。大宁集团副总经理包宇忠介绍,在区级平价菜专项补贴政策支持基础上,市场额外给予经营户40%的租金补贴,通过“政策补贴+企业让利”来稳定蔬菜供应价格,为居民“菜篮子”减负。每逢节假日或市场供应特殊时期,补贴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此举不仅有效提升了市集的民生保障能力,更以实惠价格吸引了稳定客流,形成“惠民”与“旺市”的良性循环。

“菜场+”拓展服务边界
菜市场是市场保供的“压舱石”,是消费活力“新引擎”,也是城市形象“新地标”。近年来,上海一批又一批标准化菜市场“旧貌换新颜”,更在品牌化、标准化、智慧化、 便利化上有了不少创新举措。
为确保蔬菜供应品质安全、价格稳定。长宁美天副食品公司依托自有供应链“集采集配”模式,每日稳定供应 7 种平价蔬菜,配送19个旗下点位。浦东浦商集团探索大摊位制供应模式,设立平价菜供应专区,每日供应20个基础保障性蔬菜品种。嘉定、奉贤、金山、崇明等区结合区域特点,在菜市场内专门设置“自产自销区域”,为本地农户搭建地产农产品展销平台,为市民提供田头新鲜蔬菜。

“菜场+”成为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市场在保留原有生鲜供应面积的基础上,联合属地街镇“向外挖潜”,丰富“社区商业”功能,让传统菜市场成为了社区中最具活力的地方。
浦东三林书房市集嵌入时尚新业态,引入Manner咖啡、肯德基等知名品牌,将“代炒菜”服务植入社区食堂,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嘉定惠嘉源集贸市场依托邻里中心,引入麦当劳、托育、健身等商业服务,大幅提高了市场客流。
明亮的灯光、通透的空间、整齐的岛台、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是申城菜场的“典型标配”。许多市场还通过精心设计,融合商业美学,生动展现出城市更新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模样。

普陀泰山市集以“泰山食街”和“人民坊”步行街为核心,市场内蔬菜、水果、海鲜等区域重新设计规划,沿街店铺门面统一色调,从一个老菜场变成了“菜场步行街”。虹口中广食集从原来的中广老市场“爆改”成为市民打卡点,市集外立面上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屋架轮廓,突出场地历史特征和时代印迹。



市商务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刘敏表示,2025年是市商务委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的第三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计划到2027年完成500家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不断提高菜场智慧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菜场+生活服务业”消费场景,将更多社区商业资源链接到菜场,打造既有烟火气又有品质感的现代化菜市场。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张钰芸 闫 锦
图 片 | 张钰芸
编 辑 | 裘颖琼
相关文章:
便民服务、代炒小菜,还是社交中心,上海菜市场这么“卷”吗?08-29
普华永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45%08-25
吃出营养吃出健康08-19
西宁蔬菜科技园助力高原冷凉蔬菜高质量发展08-13
贵州发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典型案例08-11
“9连跌”后 本周陕西蛋价小幅上涨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