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青岛平度:淳朴农民43年记录账本 铸就“国家记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9:53:00    

鲁网5月8日讯(记者 潘亚妮)刘元九,男,1953年8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村民。“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会记到拿不起笔为止!”这是刘元九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对国家许下的承诺,也是他对后人树立的榜样。乡村的巨变、祖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自他从1982年开记的一笔一画、字里行间中跃然眼前。国家博物馆于2007年、2017年分两次收藏了他累计34年的账本,这也是国家博物馆目前唯一收藏的农民家庭账本。时至今日,刘元九手写记录的账本已增至43年。

刘元九的账本,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时代脉搏的忠实记录者。每一页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家庭的收支明细,从供销社酱油1毛2一斤,盐5分钱一斤,花两块四毛钱买20斤酱油,花5块钱买100斤盐……到电视、冰箱等家电的购置记录,再到孩子们上学的学费开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实则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2年,正值中国农村改革的春风初拂大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刘元九也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他拿起笔,开始记录下家中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这一记,便是四十余载不辍。起初,他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家庭财务,确保一家老小的温饱无忧。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刘元九逐渐意识到,这些看似平凡的账目背后,藏着国家发展的密码,是时代变迁的微观体现。

账本里,粮食和葡萄产量的逐年增长,反映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家电从无到有,从奢侈品到必需品的变化,见证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则体现了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国家对教育普及的推动。更令刘元九自豪的是,账本中还记录了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如取消农业税、实施新农合、发放粮食直补等,这些政策的落实,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让农村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元九的账本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村民们开始意识到,这位看似普通的农民,其实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国家的历史。2007年,当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偶然间了解到刘元九的账本后,立即被其蕴含的历史价值所吸引,决定将其收藏。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刘元九个人坚持与热爱的认可,更是对亿万中国农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致敬。

2017年,随着刘元九账本内容的不断丰富,国家博物馆再次前来,将后续10年的账本也纳入馆藏。这两批账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后人得以窥见改革开放初期至新世纪之交,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轨迹。

如今,刘元九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他的账本记录仍在继续。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坐在灯光下,戴上老花镜,一笔一划地记录​​下当天的收支情况。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国家、对历史的深情告白。他说:“我这辈子,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我的账本能让后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风雨和见证的辉煌,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刘元九的故事,在平度市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间传为佳话。他的账本,如同一部生动的编年史,记录了一个国家的成长,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这个快速数字化的时代,刘元九的手写账本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关于奋斗、关于梦想、关于坚持的记忆,永远值得被铭记和传承。

相关文章:

青岛平度:淳朴农民43年记录账本 铸就“国家记忆”05-08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05-05

手握3477亿美元现金创历史新高,巴菲特在等什么?05-03

守护东北虎豹回归路04-30

我国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04-29

利好来了!810亿元!04-29

瞄影评 | 《不说话的爱》:失语者的声音政治04-29

特朗普的百日执政支持率与他“一税解千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