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金浪 周溪琳)“真的太感谢骨伤科三病区的禹主任和医护人员了!我母亲伤得那么重,能恢复得这么好,真是没想到!”近日,12345热线接到一通特殊的感谢来电,长沙县居民李阿姨远在北京的女儿在电话中难掩激动。这通跨越千里的感谢,背后是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星沙院区骨伤科三病区副主任禹晓东团队与死神赛跑,成功救治一名严重创伤患者的故事。

车祸致全身重创,多学科联手闯关
3月31日,61岁的李阿姨遭遇严重车祸,剧烈撞击让她全身多处受到重创:颅脑损伤伴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多发性骨折、头皮挫伤血肿,胸部右侧第3—7肋骨及左侧第4肋骨骨折,右下肢出现严重开放性骨折(右侧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髌骨骨折)。鲜血浸透了她的衣物,入院时,她已处于嗜睡状态,徘徊在休克边缘。
“患者属于典型的多发伤,全身多脏器、多部位受损,右下肢骨折端外露,随时可能因感染、大出血危及生命。”禹晓东回忆道。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创伤中心应急预案,急诊科、神经外科、胸外科、骨伤科等多学科团队迅速联动,通过控制血压、脱水消肿、护脑、预防癫痫、护胃、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及补液等对症治疗,稳住了李阿姨的生命体征,随后将她转入NICU进行重症监护复苏,为后续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与此同时,为避免开放性骨折进一步失血和感染,禹晓东团队在床边紧急实施“右侧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右侧膝关节清创缝合术”,为后续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贫血叠加血源紧张,微创技术解难题
9天后,李阿姨神志逐渐清醒,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转入骨伤科三病区接受进一步治疗。然而,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患者贫血严重(血红蛋白50g/L),血源紧张但她的女儿又远在北京,家属献血困难。“这种粉碎性骨折手术出血风险高,而患者的身体根本经不起大量失血。”禹晓东团队经过反复研讨,决定采用微创方式为李阿姨进行右股骨、髌骨骨折复位固定+髌韧带及关节囊修复术,通过精准操作,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和出血。
术中,团队遵循微创理念,凭借精湛的技术,通过小切口完成了骨折复位,并用钢板牢固固定,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了周围血管与神经。整个手术出血极少,仅在术中输注了2单位红细胞;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精准,内固定位置理想。“开放性骨折最怕感染,粉碎性骨折复位难度极大,我们采用微创技术,在最小创伤下完成内固定,既减少了感染风险,又为后期功能恢复打下基础。”禹晓东解释道。
医患同心,恢复速度超预期
“没想到恢复这么快!”这是李阿姨家属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得益于微创技术的应用,李阿姨术后第三天就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一周后,伤口顺利愈合,达到了出院标准。出院当天,李阿姨的丈夫特意送来两面锦旗和鲜花,向禹晓东、管床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深深致谢:“你们不仅救了她的命,还让她能有重新走路的希望,真是仁心妙手!”
得知李阿姨的女儿通过12345热线表达感谢,禹晓东坦言:“对医生来说,患者的康复就是最好的奖励。”作为医院创伤中心核心团队,骨伤科三病区每天都要面对各类严重创伤患者——从开放性骨折到多发伤合并休克,每一次救治都是对技术与责任的双重考验。“这类多发伤患者的救治,靠的是多学科协作的力量。”禹晓东强调,多学科的紧密配合是成功的关键,而科室始终坚持的微创技术方向,正是为了让患者“少受痛苦、早康复”,最终实现从“救命”到“高质量生活”的跨越。
出院后,李阿姨的康复进展顺利,她定期通过微信向禹晓东团队反馈恢复情况。
相关文章:
12345热线上的特殊来电,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治08-13
基孔肯雅热会多次感染吗?如何诊断基孔肯雅热?世卫组织回应08-12
“贴秋膘”,我们适合吃点啥?08-12
惠光爱尔眼科医院:“四严四优”树医风,赓续百年缔睛彩08-10
健身不伤身听听医生怎么说08-08
心脏大血管外科护士长也学会“做手术”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