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董一凡
近期,欧洲官员再掀访华热潮。3月23—27日,意大利参议院议长拉鲁萨率团访华;3月24—28日,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长兰热尔访华,其间举行了中葡第二次外长级战略对话;3月27—28日,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巴罗和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同日访华。据媒体透露,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将于4月开启访华之旅,实现其任期内第三次访问中国。
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正在推动欧洲国家集体展开“对华外交攻势”。在特朗普2.0时代开启后,从慕安会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惊天演讲”,到美国甩开欧洲与俄罗斯单独谈判,再到美国高官频频放言要弱化对欧洲的安全保障,欧洲清醒地意识到,需要再评估其在全球的战略定位。而中国则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欧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谈及对华关系时已不再持以往的强硬论调,而是称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
在此轮“访华热”中,欧洲国家谋求合作、应对挑战的意愿明显上升。法国外长巴罗在华演讲时强调,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两国合作,这一合作将有助于地缘政治稳定、繁荣及全球未来,中法应携手超越“某些人试图强加的分裂和个人思维”。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则表示,中国是欧盟的重要合作伙伴,愿深化欧中经贸合作,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他还在社交媒体上提及“中欧在解决双边和全球问题以及彼此分歧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面对全球和地区性挑战,中欧共同拿出强有力的务实举措至关重要。随着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的“无差别额外关税”,欧洲的汽车产业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保护主义风潮不断蔓延的背景下,推动中欧贸易摩擦的妥善解决,同时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各领域合作,对于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更多确定性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方也展示出愿与欧方共同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明确意愿,强调将持续扩大开放,以创新、转型以及良好营商投资环境促进双向交流。
在面对全球性重大挑战时,中欧应继续共同承担大国责任,为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议程提供更多助力。今年正值《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中法两国近期签署了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这不仅是对10年前中法携手促成《巴黎协定》签署的肯定,也预示着中法、中欧将在全球治理领域扩展共同承诺、深化共同议题。与此同时,中方还宣布支持法方举办《巴黎协定》10周年纪念活动,派高级别代表团出席今年6月在尼斯举办的联合国海洋大会,延续中法相互支持环境气候治理的良好态势。
在中欧关系即将迎来建交5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欧洲掀起访华风潮具有标志性、风向性意义。中欧将以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更大的行动魄力,推动双方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相关文章:
美国葡萄酒零售商全国协会称关税将导致裁员和企业倒闭04-06
“阿条姐”有了新身份:世界枪王!04-05
好消息!中国救援队救出的幸存者出院,曾被困废墟5天5夜04-05
台湾大甲妈祖绕境(中国新闻社)04-05
美“关税乱拳”伤害世界经济04-05
《纲要》V观:如何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