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地协同创新合作,共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近日,应我市之邀,北京邮电大学师生团队来邯走访考察,围绕学生红色教育、创新创业、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实习实训等校地社会实践合作等事宜,与我市有关部门进行深入探讨。
访问期间,北京邮电大学与我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文广旅局、市数据局、市工信局、市卫健委等8个市直部门达成合作意向,并共同为北京邮电大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举行授牌仪式。

北京邮电大学与我市有关部门开展校地合作座谈会。李伟 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北京邮电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也是国内唯一一所具有全通信领域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北邮作为信息科技领域人才培养和信息科技创新的高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急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校地座谈会上,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启华表示,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信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高地,学校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拥有国内顶尖的科研实力。一直以来学校始终践行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在邯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共建工作,打造具有信息科技特色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努力实现产教贯通、科创融通、资源联通,推动双方校地合作再上“新台阶”,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贡献北邮力量。

北京邮电大学师生团队参观邯郸市博物馆。李伟 摄
深化校地合作,共筑发展新局。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晋冀鲁豫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积淀千年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门类齐全、稳固坚实的产业基础,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双轮驱动,不仅为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搭建了多维应用场景,更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中厚植产学研协同创新沃土。
北京邮电大学团委书记赵丹表示,她了解到近年来邯郸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孵化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政策活力和实践成果,这充分彰显了城市战略眼光与责任担当。此次校地合作创新搭建“教育+实践”融合平台,既引导学生在真实社会场景中发现并解决真问题,又通过双创成果转化通道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人才成长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
“此次调研走访,我们深切体会到邯郸不仅是承载三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彰显现代气质的创新之城,其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令人印象深刻。”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的高德润与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刘意琛两位学子分享道。实地探访人才公寓时,完善的配套设施、周到细致的服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了邯郸市对于人才的珍惜和重视。
“学生团队特别关注到,邯郸这座城市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多元发展定位,同时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区位优势,为青年学子双创项目成果转化提供坚实基础。”刘意琛说。
“我们计划依托学校在邯郸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积极推进创新项目孵化,期待其能在邯郸落地生根,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高德润说。
校地合作聚势,共启智创未来。我市将以校地协同合作为战略支点,锚定高校人才富矿与创新策源优势,持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深化校地双方在科技、产业、人才等资源方面的双向互动,推动科技要素与产业需求精准耦合、智力资源与城市发展双向赋能,既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链融通”,更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打造京津冀校地协同创新的示范标杆。
本报记者 荣志晴
相关文章:
证监会召开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04-03
海尔学校:造就未来世界贡献者!创校三年学生获奖400余项,让拔尖创新人才“破土而出”04-03
孝感:住新局与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04-02
刘宁到河南大学调研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