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潮评丨科普做得好,“温差”才会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11:12:00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刘剑飞

图源:中国天气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近期,我国大范围高温天气愈演愈烈,7月15日进入最强盛时段,多地气温刷新当地最高纪录。每当遇到高温天气,总有公众感觉“怎么比预报的温度更热”,也有网友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刻意压低数值了”?

一边是无法忍受的体感温度,一边是天气预报里面难上“40℃”,其中的差异反映的是专业气象知识与大众科学素养之间的“温差”。这段时间,多地气象专家针对公众关注的“预报温度与体感差异”等问题,同步进行了科学解读,有助于消弭这种“温差”。

气象预报的温度数值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严格规范的科学测量,有着严格的科学依据和复杂的计算过程。然而公众的体感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湿度、风速、日照等,个体差异如体质、着装颜色、活动强度乃至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对温度的感知,甚至公众所处的环境、时段等,都会对温度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因此,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帮助公众理解气温测量的科学原理和体感温度的差异,正是缩小这种“温差”感的关键。通过科普,让公众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才能减少误解,提升预报的公信力。通过举行气象科普活动、开展气象部门开放日等形式,深入浅出的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气象观测的标准化流程和预报的复杂机制,认识到气象预报的严谨性和复杂性,才能有效提升公众对天气预报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正在从单一数据预报转向更为全面的气象信息服务。传统的气温预报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这就需要相关方面积极推动服务升级,提供更多元化的气象信息产品。在传播气象信息时,也应避免断章取义,做好科学解释工作。只有当公众真正理解气象预报背后的科学原理,才能更好地利用预报信息,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理性的社会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潮评丨科普做得好,“温差”才会小07-17

气象局回应网友质疑压热度07-16

40℃↑未来七天西安持续高温热浪天气07-11

上海高温预警升级为橙色!降温也有消息了!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医生紧急提醒!07-06

全省大部地区37~39℃ 局部40℃以上!山东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07-06

今晚“苏超”赛场有多“火热”?它们最快知道!07-05

广东近三日持续高温,午后有分散雷阵雨!需防范局地强对流07-03

下周 太原以多云天气为主 多阵性降水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