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龙针纺AI检测系统瑕疵识别准确率超95%,远超人工水平——
“火眼金睛”守护“繁花”盛开

东龙针纺车间内,智能设备在经编机上来回穿梭找瑕疵。记者 池远 摄
“AI质检师”在纺织车间给产品“找茬”,瑕疵识别准确率超过95%,远超人工检测水平。在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悄然发生。
作为全球知名花边生产企业,东龙针纺深耕高档内衣花边、时尚女装蕾丝面料、功能性服装面料三十年。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决定全面升级设备,大力推进智能化转型。
“对于坯布瑕疵的检测,传统纺织企业仍以人工检测为主,无法满足客户对品质的高要求。”东龙针纺总经理林朝旺说,布匹瑕疵检测是纺织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东龙针纺产品花型繁多、纱线细腻又复杂,人工质检强度大,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很难保证,“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公司给车间装上AI检测系统。”
据了解,东龙针纺联合中国移动、华为等伙伴,率先进行AI在线质检系统的部署应用,相当于为每台机器配上“眼睛”和“大脑”,打造成超级工人,24小时不间断检测,快速识别生产、验布过程中面料的问题。
如今,走进东龙针纺的生产车间,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一台台智能设备在运转的经编机上来回穿梭,不时停下“凝视”。不远处,检测装置的屏幕上,绿色、黄色、红色的小模块不断闪烁,这些是操作员判断瑕疵点位的重要依据。他们根据不同等级的预警提示,迅速锁定问题所在,并进行跟踪记录。
东龙针纺5G+经编花边瑕疵AI视觉识别检测系统投用以来,面料实现在线100%全检,瑕疵识别准确率超过95%,远超人工检测水平,企业每年能节省人工成本超200万元。东龙针纺在瑕疵AI视觉识别检测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全球纺织行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东龙针纺的实践是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福州市抢抓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契机,聚焦针织、棉纺、电子、汽配等4个试点细分行业,常态化开展试点企业申报入库工作,制定出台省内首个纺织行业转型指南,创新开展数字化转型方案竞赛,建设福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截至目前,全市已征集入库试点企业535家,280多家试点企业与服务商签订改造合同,进入改造实施阶段。
“信息化和数字化融合已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站在车间生产看板大屏前,林朝旺望着实时跳动的数据有感而发。此刻,车间里的AI检测系统仍在不知疲倦地扫描着每一寸布料,那些闪烁的光点不仅是瑕疵标记,更照亮了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跃迁的轨迹。在这场产业变革中,东龙针纺以“火眼金睛”撕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切口,而其背后,一场涵盖整个制造业生态的数字化浪潮正奔涌而来。(记者 颜澜萍)
相关文章:
“AI质检师”瑕疵识别准确率超95% 远超人工水平04-04
合肥高新区市政排水管网综合整治工程(二期)正式开工建设04-04
小象丨四川电竞玩家简历更新:参与了一个近百亿的项目!04-02
青岛市中心血站“智能客服青小献”小程序重磅上线,开启热血新篇章04-02
郑德雁在全市产业链工作调度推进会议上强调:以系统思维抓实产业链链长制 持续推动全市产业链聚势成峰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