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14日电 题:中塞全息影像展:跨越时空的科技对话
新华社记者陈颖 石中玉
坐落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塞尔维亚科技博物馆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这里常年展出百余年来塞尔维亚在工业化和科技发展进程中取得的诸多成就:从早期电力设备、蒸汽船,到首批国产计算机、特斯拉异步电动机等标志性发明。
一场精彩的全息影像特展正在这里举行。曾经代表时代巅峰的老展品在前沿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生。

4月10日,观众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光印——中塞友谊70载全息影像特展”上参观。新华社发(王韡 摄)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全息影像展,我们都觉得非常震撼。”来自贝尔格莱德大学的马娅和莱拉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展现了塞尔维亚与中国之间的连接,我们非常喜欢。”
这场“光印——中塞友谊70载全息影像特展”由塞尔维亚科技博物馆特别策划,展品由北京印刷学院全息艺术实验室设计并制作,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展览展出全息作品70件,涵盖自然、生物、历史与人文等主题。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馆内原有展品基础上,布置全息场景与艺术作品,观众手持手电筒把光打到作品上就会出现光影变化;另一部分为独立展厅,分主题展示全息作品,观众可近距离观察其结构与原理。
展览现场人流不断,参观者穿梭于各类展品之间,或驻足凝视,或交流心得。
在一台百年前诞生的钢琴自动演奏装置前,一套全息乐谱静静陈列;特斯拉异步电动机演示装置旁,展出了一幅塞尔维亚裔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全息肖像;全息展厅的一个暗房中,5幅透射式全息作品呈现出1米深的视觉空间;三星堆面具、青花瓷盘、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大雪花”等中国元素也映入眼帘,令人惊叹。
“这是我们的观众首次看到并亲身体验由全息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博物馆馆长佐兰·莱维奇说,“这项技术非常新,而我们的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呈现旧有技术,所以这正是新与旧的交汇点。”
“这次展览真的非常新颖。”科技博物馆的一名常客萨宁说。他从事新媒体艺术相关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参观全息影像展。“这样的展览对于我们意义很大。中国科技发达,许多新技术在中国已经普及,而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看到类似的新技术展示。”
“展览主题‘光印’,意指‘光的印记’。”北京印刷学院全息艺术实验室主任王硕说,此次展出的作品融合了中塞文化,双方团队合作默契,是两国人民友谊的生动体现。
莱维奇表示,希望借此展览将全息技术更广泛地引入塞尔维亚,也期待通过更多此类合作,进一步深化塞中友谊。

4月1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光印——中塞友谊70载全息影像特展”上,观众在全息作品前驻足观看。新华社发(王韡 摄)

4月1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光印——中塞友谊70载全息影像特展”上,观众在全息作品前驻足观看。新华社发(王韡 摄)

这是4月1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光印——中塞友谊70载全息影像特展”上拍摄的全息艺术作品。新华社发(王韡 摄)

4月1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光印——中塞友谊70载全息影像特展”上,观众在全息作品前拍照。新华社发(王韡 摄)
相关文章:
中塞全息影像展:跨越时空的科技对话04-14
蔡浩宇卷土重来:“原神之父”再造“原神”04-14
奔流出中原,文友聚江南: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二十一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04-14
四川彝族小伙,在日本夺冠!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