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标的额近200万元工程款纠纷案,背后关联数十名工人的血汗钱及发包单位的切身利益,法院执行陷入“冻结账户影响运转、不冻结又难以保障民生”的困局。最终,“提级执行”迎来破冰曙光,拍卖工程的“持久战”也被和解方案取代,60余万元案款在短短7天内从资产变现到执行到位,发放给垫资的工人们。
北京某区法院于去年夏天受理李哲(化名)的强制执行申请。此前案件审理阶段,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发包方需支付李哲建设工程款近200万元,包含李哲拖欠材料商的费用、工人劳务费及部分工人垫资的材料费、运输费、仓储费等。但调解书生效后,发包方迟迟不履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区法院冻结发包方的银行账户,将130余万元扣划给李哲。李哲以此支付拖欠材料商的费用、工人劳务费后,继续追讨剩余60余万元,以偿还工人的垫资。但发包方账户内已无可供执行的资金。
发包方提出,剩余60余万元款项需通过拍卖案涉建设工程来筹措。但工程评估程序复杂,拍卖周期漫长。李哲心急如焚,多位垫资的工人都等着这笔钱有个说法。另一头,发包方账户面临长期冻结,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营难以为继。
工人等不起,账户也长期封不得!此案可否通过提级执行来破解?针对此类疑难复杂、久拖不决的执行案件,《民事诉讼法》第237条规定了提级执行、指令执行等方式,目的在于通过引入新的执行力量以不同的思路、方式打破原案未能执行的局面。经区法院申请、北京高院批准,去年底,案件被指定至北京四中院提级办理。
四中院执行团队梳理发包方财务状况。执行局副局长贾丽英带队查阅银行流水,发现被冻结账户主要涉及发包方日常经营款项。“如果继续冻结,发包方可能面临停摆,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连锁问题。”执行团队决定调整策略:既要保障工人权益,也要为发包方争取喘息之机。
李哲虽非本地人,但与发包方合作多年,彼此有一定信任基础,且发包方并非恶意拖欠,而是资金链临时断裂。“若促成和解,或许能实现双赢。”执行干警刘鹏敏锐捕捉到这一可能。
但和解的障碍显而易见:发包方短期内如何凑齐60余万元?其名下还有多起债务纠纷,即便筹到钱,如何确保李哲第一时间拿到钱款?执行团队兵分两路:敦促发包方尽快筹措资金;同时制定资金扣划的稳妥方案。
经法院督促,发包方多方联络,找到一位愿收购其名下房产的买家。买家款项一旦到账,即可填补执行缺口。但前提是,李哲必须在收款后2天内申请解封发包方账户。
于是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第三人买家将房产出售款汇入指定账户,李哲承诺收款后48小时内申请解除账户冻结。为确保款项到账后立即得到定向扣划,法院在第三人打款当日派干警前往银行。
发包方被冻结账户所在的银行位于山区,从法院驱车前往需3个多小时,途中穿越50多公里山路。打款日清晨天还未亮,刘鹏等几名执行干警就踏上行程。抵达银行并确认第三人购房款已到账后,他们立即办理了扣划手续,60余万元案款实时转入李哲账户。李哲随即向法院提出解封发包方账户的申请,案涉账户同步解封。
从和解到执行完毕,仅用时7天。账户解封后,发包方迅速恢复了正常运营。目前,李哲已将工人们的垫资都发放到位,如释重负地给北京四中院执行局来电,“没想到法院能这么快解决问题,我总算能对工人们有个交代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林靖
相关文章:
沭法星辉︱王振:坚守司法为民初心,做沭阳法院的“追光者”04-14
这笔钱还没到账?速看→04-14
【拔节生长看雄安】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成功举办04-14
(图表·漫画)财经聚焦|就业新模式04-13
三度递表终过聆讯,明基医院仍陷合规之困04-13
北京已受理因大风产生的保险报案超50004-13
北京丰台开放11处桥下空间应对极端大风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