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雷洁)7月7日,记者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我省实施“创业十项行动”,加快形成政府激励、社会鼓励、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聚焦就业创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以打造“青海e就业”品牌为抓手,加强与相关部门政策、数据、服务互通共享,全面优化经营主体登记办理流程,提高经营主体登记效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落实返乡入乡创业扶持政策,年均为1.19万人次提供创业服务。
大力推进“拉面”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青绣”品牌提质扩容,引导“互助家政”“大通护工”等服务型劳务品牌完善标准、提档升级。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构建集创业信息发布、业务咨询、能力培养、指导帮扶、孵化服务、融资支持、活动组织于一体的服务机制,开展创业服务走基层活动,为创业创新群体提供服务支撑。
深入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行动,实施“创业培训赋能”计划,加强创业师资人员选拔培养。通过实施“创业政策推进”计划,优化完善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实行普惠性金融支持政策,推广“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发挥3个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市州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运营。
在“灵活就业支持”计划中,破除影响就业的户籍、社保等制度性障碍,支持非全日制就业、自由职业、网络创业等方式办理就业登记。出台支持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指引,完善全省30个零工市场服务功能,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零工或劳务市场,落实重点群体灵活就业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扶持政策。
编辑:施晨
相关文章:
我省实施十项行动激发创业带动就业07-08
青海“净域·2025”系列行动初见成效07-06
第26届青洽会展馆搭建基本就绪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