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忻高速沿线,边坡光伏板与野花共生,深蓝色矩阵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年碳减排量7455.96吨,为高速公路网注入永不间断的“绿色电量”;汾石高速路段,固废再生材料筑就路基,工程弃渣变身护坡生态砖,岩壁披绿与流动车影相映成趣;“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零碳智慧充电站”投入运行,为这条风景优美的旅游公路注入了零碳活力……
夏日的三晋大地,飞驰的车轮丈量着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标尺。山西交控集团以创新为笔、生态为墨,在120公里的时速中书写着交通强省与美丽山西交融的新篇章。从光伏矩阵到固废再生,从零碳驿站到智慧路网,“交通+”模式正为表里山河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
光伏矩阵:深蓝动脉的绿色能源
春夏时节,温暖的阳光不仅催发万物生长,也为这片镶嵌在高速公路沿线的深蓝色光伏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今年“五一”期间,山西晚报记者驱车行驶在太原至忻州高速公路大盂段,连绵起伏的深蓝色浪潮闯入视野——高速公路边坡仿佛被施了魔法,原本裸露的黄土坡面此刻铺满光伏矩阵,晶硅板在正午阳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太忻高速大盂收费站3.2万平方米光伏板如绽放的“能源之花”,与边坡野花构成蓝绿交响。收费站新能源充电站充电区的棚顶上铺满了光伏板,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光储直柔”系统,可直接供给快充电桩使用。
“我们在大盂收费站、大盂互通、黄寨、石岭关沿线路堑边坡、屋顶、停车场等区域,都安装了固定支架光伏、柔性支架光伏、屋面光伏等多种结构形式的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山西交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智能光伏示范项目——太忻高速光伏科研试验段,年均发电量达900万度,减少碳排放7455.96吨。
目前,山西交控集团全域布局的“阳光拼图”已累计减排26.12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再造1.5万亩森林。当清洁电能点亮收费站、服务区,这条深蓝动脉正以科技之力完成能源代谢的绿色转身。
固废再生:循环经济的科技密码
在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工程弃渣正经历神奇蜕变。
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研发CFB灰渣制备的路桥生态水泥,已应用于隰吉高速、昔榆高速等工程,不仅性能优越,更减少了传统水泥生产的高碳排放。这种“废料重生”的循环模式,就仿佛土壤中的腐殖质转化为养分,催发绿色基建的蓬勃发展。
科技的创新不止于此:首创的镁基粉煤灰声屏障技术,固废掺量超50%,吸声性能显著,展现了科技与环保的柔性结合。自主研发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护栏,实现再生骨料全替代。这些“点石成金”的硬核科技,让每百公里道路减少碳排放1.125吨。
更令人惊叹的是建筑3D打印技术,以粉煤灰为原料,5小时即可“生长”出复杂的景观桥构件,将废弃资源转化为实用艺术品。
零碳充电站:智慧调度的“能量补给”
傍晚时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全国首座零碳智慧充电站里,光伏板正将最后一缕夕阳转化为储能。这座由交控新能源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智慧充电桩+分布式光伏集成技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结合智能调度功能,实现“零碳”充电,为交通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从光伏车棚到风电互补,从智慧照明到储能调峰,旅游公路生态廊道中,光伏智慧路灯与自然景观交融,构建出车在景中行、电从自然来的现代交通画卷。
从边坡光伏到固废再生,从智慧储能到生态修复,山西正在让每公里公路都成为绿色发展的计量单元。当重载货车驶过再生材料铺就的路面,我们聆听到的不仅是交通强省的铿锵足音,更是一个能源大省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时代强音。
山西晚报记者 程洁
相关文章:
山西解锁交通生态新范式05-09
今天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这些路段时段通行压力大05-05
“五一”返程的你,这些安全提示请收好!05-05
山西男篮拉拉队被严重警告05-01
闪电评论|全球媒体奏响和合之声04-26
司机驾车突发低血糖 民警暖心救助04-25